《汕头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为什么要去尼泊尔做新闻实习

   期次:第412、413期   作者:14新闻 林琬   查看:54   




  六月,6位新闻学院女生前往尼泊尔报 道2015年大地震后一年的尼泊尔现状。我与 另一位伙伴在15天的报道后留在尼泊尔进行 为期1个月的实习生活,得以更深入地了解这 个美丽的国家。
  前十五天,团队在 John Noonan老师的 带领下,在加德满都,博卡拉和奇特旺三个城 市进行采访工作。
  热爱生活,走出困境
到达尼泊尔的第二天,我们就决定到巴 德岗的难民营采访。在前往难民营之前,我们 经过巴德岗的杜巴广场,地震的痕迹存在于 倒下的宫殿一角,掉落的石雕被移放到角落, 由警察守卫。
  到达难民营,我们眼前只有简陋的竹蓬 和来自不同组织捐赠的帐篷。继续往前走, John认出了一些去年他和团队采访过的灾民, 便让我们向他们了解情况。
  一位刚刚高中毕业的女孩和和她的家人 已经在难民营里待了1年。虽然在难民营里生 活条件十分艰苦,她仍旧怀有自己的梦想。 “我想做一名警察。”女孩认真的笑容令人动 容。
  我们在帐篷里发现了一些稻草编织而成 的手工艺品,询问后才知道是小女孩父亲的 作品。“地震后为了多赚点钱重建我们的家, 做手工的时间少了。但我还是很享受我的艺 术。”女孩的爸爸为我们展示他的作品。
  地震也许摧毁了他们的家,但他们心中 对生活的热爱依旧支持着他们走出困境。
  在博卡拉的时候,我们到由中国援建的 博卡拉国际机场选址采访。遇到了一位因为 家在新机场选址区不得不搬迁的老人家。老 人家提到即将离开自己生活了30年的家时, 用手帕抹走了眼泪。
  人与土地的联系,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感 情,而发展,有时会割裂这一联系。
  四季都在过节
尼泊尔人民一年四季都在过节,节日的 数量可能远远超过了一年中的天数。而人民 对于自身文化的归属感,便扎根在节日中。
  实习期间,我和搭档有幸看到了雨神战 车,当地人为了庆祝雨季制作了一辆树车,而 拉车的人,都是社区里的小孩子。仪式开始前 的一小时,雨神战车的必经线路上熙熙攘攘 开始站满了人。不少当地的妇女约上好友在 马路边早早占下观赏佳位,期待战车的出现。
  战车大概有五层楼高,而制作战车功劳 最大的人,便可以攀登到战车的顶端,参与整 场游行。
  社区还选出一个最有号召力的男孩,做 Leader,发号施令,指引战车的前进。 Leader需 要有极好的嗓门,鼓舞所有的拉车人使出全 身力气。毕竟要拉动这辆大战车,实非易事。
  Leader有力的喊出口号,其他人和着口号 前进。不论是观众还是战车上的人,都在享受 这场节日盛事。好像所有人的能量都汇集到 了一起,连作为旁观者的我,都感觉自己似乎 也为战车的前进提供了能量。
  编辑部的年轻人
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尼泊尔当地的杂志 媒体 ECSMedia,地震也给其带来了极大的影 响。各行业的缓慢恢复影响着杂志的广告来 源,公司也有不少员工先后离开。
  在我实习的一个月里,公司的主要成员 是一群年轻人。因为年龄相仿,我们与实习老 师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平日我们向老师汇 报选题,修改文章,周末他们便会抽空带我们 去探索尼泊尔。
  有一次,我正在赶工翻译一本旅游宣传 册,一位同事突然举着蛋糕出现,为一位版面 设计师庆生。大家开始吃蛋糕时,有人说大 Boss回来了。大家马上收拾现场,脸上被抹了 奶油的寿星公,用手抹了一把脸,坐到电脑前 认真排版。大boss上楼后,编辑室里一阵爆笑, 大家都为刚刚的“惊险一刻”感到庆幸。
  独特的尼泊尔文化
在尼泊尔的两个月,我所见到的尼泊尔, 是一个慢慢在地震的创伤中恢复的国家。除 了受灾严重的个别区域,人们已经开始慢慢 步入生活的正轨。
  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了年轻人对于尼 泊尔文化仪式的高参与度认同感。在一期尼 泊尔网络红人的专访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尼 泊尔年轻人。他们制作视频在网络上发布,在 尼泊尔标志性景点取景,用尼泊尔传统音乐。 作品中的尼泊尔元素是他们最强烈的民族标 签。
  七月份的是结婚季,许多尼泊尔年轻人选 择在这个时间举办婚礼。每天都能见到盛装打 扮参加婚礼的人们。新人们也会尼泊尔的地标 拍婚纱照。
  受实习老师邀请,我和搭档参加了一场尼 泊尔的婚礼。进入可容纳800人的会场,我和我 的伙伴都惊呆了。原来,婚礼在尼泊尔文化中 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一次亲朋好友相聚 的绝佳机会,所以新人们会邀请所有相识的 人,哪怕只是住在同一个街区的邻居,也会收 到请柬。大人小孩一起跳舞,仿佛尼泊尔人生 来携带舞蹈基因,每个人都随着音乐尽情舞 动。
  实习期间采访的一位加拿大瑜伽讲师告 诉我,她认为尼泊尔是一个有灵气的国家,人 民的团结和坚韧正在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离开尼泊尔第80天,我怀念早晨六点半 准时出来摆摊的农民,怀念随处可见的烤玉 米,怀念与成员们起早采访、熬夜写稿和编辑 推送的日子。

汕头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684次访问,全刊已有145517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