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活出人性的真实与自然

   期次:第420.421期      查看:46   




  05文艺研 梁丹这几天,陆陆续续地从各位校友处得知王富仁老师去世的消息,其时我正在出团,终日对中摩文化差异及人性善恶探讨得热火朝天,在高谈阔论的帅气与端茶递水的卑微间忙碌得丢了自己。我想,这是王老师怎么也不曾想到的吧,当年他有所偏爱的学生,如今正在异国他乡的大漠苍茫间干着导游,在另一个特殊的平台上继续着当年课堂上那永恒的论题。
  也许因为遥远,我始终意识不到这一消息的真实;也许也因为忙碌,我始终感受不到真正的悲伤。直至忙过一切后细读此文,在重温大师厚重的思想时,我才猛然意识到:中国学术界的一位巨人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又或者更为准确地说:那面极为深刻又极为中肯地照见中华民族本性的明亮镜子就此消失了。同样地,那个曾经用心解读我的成长故事并鼓励我坚持文学创作的父兄般的老师也真的离去了……初识王富仁老师,是在2005年我上研究生一年级时。当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业,叫“我与文学”。当时胸无诗书万卷的我讨了个巧,从自己的生命故事出发,抒写了我成长路上形形色色的生命故事,其间夹杂黑白的交汇、人性的善恶与生命的苍茫。原以为会被认为投机取巧,不料作 业发下来,老师却给了一个极高的分数, 并很认真地找我谈话说:梁丹,就你的生 命特质而言,较之学术研究,你更适合文 学创作,一定要坚持写作,写出你最真实 的生命体验。好的作家抒写的都是最独特 的自己。
  读研三年,无缘成为王老师的直系弟 子,与老师深入的交流屈指可数,但却常 常在校道上与遛狗的他不期而遇。每次短 暂的交流,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中 国的许多学术弊病及种种社会问题,并持 续对我在文学创作上的特长及率直本性 的保持给予肯定,话虽不多,但字字铿锵, 对我影响至今。三年里,我没有认真地读 过几本书,但却完完整整地读了许多王老 师的著作,是他的文字,让我越来越地坚 信:活出人性的真实与自然,便是最好的 人生;能让每一个体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社 会,才是最好的社会。
  三年时光转眼即逝,毕业论文时,不 学无术的我再次投机取巧,从自身生命体 验和生命思考出发,用非常感性的语言抒 写我心中的张承志。仍记得当时的我怀着 极其忐忑的心情参加论文答辩,当别的老 师纷纷指出我的论文过于感性时,王老师 却如此说:梁丹同学的这篇论文,开创了 中国论文的新风格。她用散文诗般的笔 法,写出了一个更活生生的张承志。较之 我们目前那许多四下抄袭、思想及文字僵 化的学术论文,这样的论文创新更应该被 鼓励。
  回顾与老师的交往,似乎真的就这么 多,平平凡凡却点滴犹新。研究生毕业后, 和老师更是渐行渐远,但此后冥冥中我走 下的路,却印证了老师当年所说:梁丹,你 不适合中规中矩的学术研究,你适合走向 更广阔的生活。不要害怕,勇敢地活出自 我,永远不要停止思考,不要停止创作。
  研究生毕业后,我的确如同老师所 说,没有继续学术深造,而走向了更红火 的社会。十年来,我的确没有停止过行走, 也不曾终止过思考。只可惜,行走有余抒 写不足,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来不及将 最新最鲜动的文字呈现给最尊敬的老师, 他便已远去。而且走得越远,看得越多,也 越发感慨:世界大同终究是个梦想,纯种 的东西总是容易灭亡。个中的迷茫感伤, 再无恩师指点一二。此时此刻,远在他乡, 只能借大西洋的片片浪花及撒哈拉沙漠 的脉脉黄沙,遥寄对恩师灵魂的深切怀念 及虔诚祝福———愿所有虔诚的心灵在遥 远的地方终将相遇,愿恩师的灵魂在遥远 的地方思考不息。

汕头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535次访问,全刊已有146432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