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记与青春版《牡丹亭》的重逢
   期次:第445期   作者:文/张金金图/凌学敏   查看:80   



  11月11日,由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 《牡丹亭》在汕大体育园上演。我也有幸在数 年之后,再一次与这部作品相遇。尽管岁月流 转,却依然有着最初的感动。
  第一次观看青春版《牡丹亭》,是在广州 大剧院,当时连演三晚,共演出上中下三本。 而每一次与青春版《牡丹亭》相遇,总能激荡 起内心涟漪,带出尘封的感动。我想,我也一 定不是唯一被感动的观众,因为这部剧所到 之处,必然座无虚席,每到谢幕时,观众掌声 雷动,久久不愿离席。在我认识的经常观看演 出的戏迷朋友中,亦有许多人是在观看了青 春版《牡丹亭》之后,逐渐产生了对昆曲乃至 其它戏曲剧种的兴趣,走入了戏曲剧场。如同 杜丽娘被春色召唤一般,初入剧场的观众,循 着青春版《牡丹亭》的笛音,渐入了昆曲的大 花园。
  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有着如此大的 魅力呢?那经久不衰的动人力量,源自汤翁 《牡丹亭》的故事。一句“则为你如花美眷,似 水流年”,述尽了每一个陷入爱情的人,最真 挚的渴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杜丽娘 是怎样执着又勇敢的女子,执念于梦中之情, 心中所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柳梦梅 又是怎样一个痴情的男子呀……他一声声高 叫低唤,“俺的姐姐,俺的美人”,那之中透着 一份憨态的可爱,直至画中人来到眼前。也正 是有着如此的痴情种,才不辜负杜丽娘的生 死相许吧。
  在《牡丹亭》之外,青春版精心的制作,亦 是打动许多观众的原因所在。昆曲作品青春 版《牡丹亭》由白先勇领衔制作,起用与剧中 年纪相仿的年轻演员,把原著五十五出浓缩 为二十七出,加入现代舞台的艺术元素,由江 苏省苏州昆剧院进行演出。2002年开始筹备、 排练,2004年4月在台北国家剧院首演,至今 已演出数百场,足迹遍布全世界。在进行巡回 演出时,观众反应出乎意料地热烈,演出门票 往往被迅速抢购一空。而其在以北京大学为 首的高校巡演中,更受到了年轻学生的追捧 和喜爱,如《北京晨报》评论:“青春版《牡丹 亭》使观众年龄下降了三十岁。”同时,在美 国、欧洲等世界巡演中,青春版《牡丹亭》亦受 到了海外观众的欢迎,使昆曲表演艺术得到 了国际认可。“它将中国文化遗产中几乎被遗 忘的奇珍再度重现”。
  该剧在音乐、舞蹈、舞台美术、服装等,皆 有所创新改良,使之更适合现代剧场。在音乐 上,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婉转动听,许多观 众深深为其音乐所吸引,每每观看完毕,主旋 律总是在脑海反复回响。该剧音乐编曲设计、 配器、排练以及唱腔整理改编工作,主要由音 乐总监苏州昆剧院的周友良先生负责完成。 周友良在其文章《古老昆曲的青春之歌》中指 出,“青春版《牡丹亭》的唱腔,以《纳书楹曲 谱》为蓝本,整理原则为:尽最大可能保持原 有南昆特色,以上本为蓝本,使三本风格统一 和谐……设计了一些主题音乐。杜丽娘的主 题出自《皂罗袍》曲牌,柳梦梅主题出自《山桃 红》曲牌。提取原曲牌中最具代表性的旋律来 加以发展,通过各种不同的变奏手法贯穿上、 中、下三本。”正是有了这样严谨又大胆的创 作,青春版《牡丹亭》既保留了经典唱段,同时 又因为主题音乐的细心穿插,使得主人公的 情绪得以更好地渲染,亦使得作品更具有感 染力。这美好的旋律也总能随着情节,一同印 刻在观众的记忆里。
  在舞台美术上,青春版《牡丹亭》“将昆曲 的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接轨”,在舞台布景、 灯光、服饰设计等多种呈现方式做了相关的 改良,加强了其中视觉语汇的运用与视觉审 美的强化。该剧一大重要创作理念,便是将现 代剧场的理念与昆曲的古典美学相结合。例 如,在服装设计中,“灵魂人物”王童夫妇表 示:“决定维持昆曲服装样式,将设计重点放 在图案的花色、构图上。”在图案上,融入了大 量视觉语汇的表达:例如在《离魂》中,杜丽娘 身着服饰所绣图案为云彩,因为云会飘散,其 中隐喻着“魂飞魄散”之意。
  出于对昆曲传承的考虑,白先勇及其创 作团队针对青春版《牡丹亭》设立了相当清晰 的目标观众———青年观众,尤其是大学生。谈 及创作理念,白先勇曾多次进行说明:“制作 青春版《牡丹亭》最重要的宗旨之一就是解决 昆曲的传承问题。当务之急是培养青年观众, 没有观众,戏演不下去。青年观众中,又以高 校学生为首要目标,因为大学生的文化水平 较高,有一定的审美观。”因此,该剧在汕大的 演出亦十分有意义,得以让一批汕大学子能 与昆曲有着零距离的接触。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说 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跨越死生之界的爱情故 事,同时,亦是一代又一代昆曲艺术工作者对 于昆曲艺术的执著。愿青春版《牡丹亭》常演 常新,一如既往地带给观众那永恒的感动,留 给我们无尽的美好。愿越来越多的观众,可以 与我一样,循着那一缕笛音,在昆曲的大花园 里尽情探索。

汕头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7829次访问,全刊已有145616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