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镜头下的平行时空:滤镜用还是不用?

摘要:镜头下的平行时空:滤镜用还是不用?   汕头大学报就《拍照要不要滤镜》作了问卷调查,调查 发现超过半数的人会使用滤镜拍照或后期,但使用或不使 用的原因多样。 喜欢滤镜里的自己“就觉得好看。”15级新闻学黄婉雯是滤镜的“资深”用 户,平时喜欢使用轻颜 APP来自拍。轻颜 APP有两种模式,一 种是纯滤镜,没有美颜,另外一种是添加了美颜和妆容的滤 镜,并且可以调整美颜和妆容的参数。一般情况下,她会选 择自己喜欢的滤镜,如轻颜 APP中的带有颗粒感、有点偏黄 却显得很复古的日杂滤镜,调整好参数,便可直接开拍了。 在黄婉雯很想自拍但却没有化妆的时候,就会倾向于选择 打开有妆容效果的滤镜。“两种模式我都用的,因为纯滤镜 的类型比较多,而有美颜和妆容的滤镜可供选择比较少。”  在大三之前,黄婉雯并不喜欢拍照。“那个时候不是很 喜欢自己的长相,小眼睛而且肉比较多。”在初中到高中这 一阶段,她很抗拒镜头,不仅不愿意和妈妈拍合照,甚至不 愿意帮别人拍人像照片。在她看来,拍出来没有几张照片是 好看的。“把我妈气死了,我们去旅游,我老是不愿意帮她拍 景点照。”  这一切的转变,从黄婉雯一次生病开始。“那段时间瘦 了,然后眼睛不知道怎么地变成了双眼皮了,好像是因为瘦 了,眼部脂肪流失吧”,她开玩笑说:“如果你一觉醒来发现 自己变成高圆圆,我相信你也会突然天天自拍的。”谈起有 人认为用滤镜显得不真实的看法,黄婉雯也有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不要过度美颜就好了,不要过度磨皮、大眼搞得自 己的妈妈都不认识,其实就还好。人们用美图相机,就是想 稍微麻痹一下自己,让自己稍微符合自己的审美标准,也更 快乐一点。”  黄婉雯说,她爸妈不太喜欢她拍照时候口红太红、自拍 姿势太矫揉造作的样子,反而特别喜欢素颜正面、露齿微笑 的证件照类型的照片。因为担心自拍太多会导致过度沉迷, 从而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样子或者无法接受自己的样子,黄 婉雯偶尔会选择用手机自带前摄拍照。可是这样拍出来的 照片,只会发在自己的好友圈,因为她不喜欢朋友圈里的 “杠精”。“但实话实说,谁还没有几个痘,谁还没有颈纹。”以 前一些人会在黄婉雯的朋友圈评论一些不好听的话,“一般 就是‘这次磨皮不够喔,我看到痘痘了’之类的,我没有太大 印象,因为一般说得太过分的都被我删了。”对于朋友圈的 一些不喜欢的人讲自认幽默的评论时,黄婉雯选择了直接 删微信的方式。  “自拍照的话,我感觉永远都是新的最好看。”但是最近 黄婉雯对自拍没有以前的热情了,因为她觉得一年里拍来 拍去都是那种感觉,“好看是好看,但是都看烦了”。 批量处理更加方便小时候看着外公手上的单反,16级光电肖帅虎就觉得 好奇,于是从小学开始,肖帅虎就拿着卡片机跟着外公学拍 照。现在在生活里,看到天气好的时候,他偶尔就会拿起自 己的微单出门,“单纯想拍了就去拍了”。大概是在高一的时 候,肖帅虎接触了数码相机,就自己去摸索如何使用电脑软 件 LR来后期照片。现在的他主要是使用 PS来处理照片,一 般十分钟左右便可以完成一张修图,如果修人像,花费的时 间相对会久一点。“在拍摄的时候,心中就有个大致的感觉 了,所以修图的时候不需要修太久。”  不过,当用手机拍照的时候,肖帅虎常常是直接用 VSCO的滤镜来后期。大约在高三时期,肖帅虎无意间发现 使用滤镜能够快捷大批量地处理照片,并且方便统一风格。 在刚发现了 VSCO这个软件后,他便购买了 VSCO的会员。 尝试过其他的软件,最终还是喜欢使用 VSCO,肖帅虎认为 VSCO的滤镜比较齐全,胶片模拟滤镜是做得最好,“(那些 胶片)有的是在产的,有的已经是停产的胶片了。”  “虽然滤镜方便了后期,但是有些人在审美方面可能还 没跟上”,肖帅虎认为,没有万能的滤镜,选择一个滤镜,还 得从照片拍摄的天气、画面的色彩、元素还有当时拍的时候 想要呈现的最终效果等方面考虑。他举例说,阴天拍出来的 照片就不适合大光比下用的滤镜。“我觉得现在有挺多人用 滤镜不分场景,就不太清楚什么情况下该用什么滤镜,导致 有时候画面很不协调。” 艺术领域允许包装新闻学院从事摄影教学的凌学敏老师表示,使用滤镜 的时候会失去真实性,一些原本的特征可能会被消除。他举 例说,如果一个人使用滤镜去掉了她脸上的痣,那么实际上 这个她就不是“她”了。但是,凌学敏提到在专业领域中,相 机也有自己的“美颜滤镜”。“比如广告摄影中的柔光滤镜, 能让人像看起来更美好,这是艺术的包装和表达,跟纪实摄 影不同,纪实如果做后期修改或者摆拍,那就是作假。”今年 3月12日,马来西亚摄影师埃德温拍摄的一张携带两个孩子 并且面部残疾的母亲的照片赢得了哈姆丹国际摄影奖的12 万美元(折合约800,000人民币)大奖。事后有人指出照片是 摆拍的,属于作假行为。凌学敏说奖项并没有取消,依然是 那位摄影师的,“因为参赛类型是非新闻纪实摄影,艺术领 域允许包装和修改。”文|15新闻 陈洁玲图|16光电 肖帅虎 15新闻 黄婉雯

观点开谈

摘要:观点开谈   @ 17行管 陈东鹏:  一听到滤镜,直观想到的是美颜,细致想一下 也不全是,但是自己已经有点刻板印象了。我个人 认为用滤镜修饰的照片不真实,好看也虚假。而且 有些手机自带的相机在拍照片时已经帮你修饰了, 没必要再骗自己。我看朋友发在朋友圈的照片,她 们使用的滤镜还挺好的,很少出现过于夸张的,一 些过度的美颜滤镜就让人有点反感了。另外,从拍 照开始,我就没有用滤镜去修图这个习惯。但我曾 经也尝试去使用它,发现挺麻烦的,因为觉得每个 滤镜都挺好看的,各有特色,太难选择了。每次选了 一种就得抛弃其他的,也算是种折磨了。 @ 17广电 吴斯瑶:  我个人觉得,拍照更多的是来记录,而不是创 作。加滤镜让我感觉不够真实,比如自拍,有些滤镜 给你美白了、带妆了、变港风了等等,但是真实世界 的我还是那样呀,我是觉得现实世界里的我是什么 样才是最重要的。我拍照是为了记录当时的氛围, 如果拍风景的话,加滤镜可能会更漂亮,但是那都 不是我感受到的。只有当用单反拍不出我眼睛看到 的那种感觉时,我才会用 PS或者 LR去后期。而且我 觉得用滤镜要看用在啥地方,有些朋友圈的照片是 不管什么场景都用滤镜的,我觉得没必要。但是她 们有些照片用了滤镜后确实有那种氛围的,我觉得 这样用滤镜还行。 @ 16广告 戴莉莉:  我自己大部分情况下都会用滤镜的,一方面是 因为美颜相机本来就自带滤镜,另一方面就是有时 候希望照片能有不同的风格。比如说,今天的妆容 与穿搭,搭配上某个滤镜,就能给人不同的视觉效 果。我觉得滤镜更多是在营造一种氛围,而不是更 改你的面貌。并且,我一般都不会使用100% 的滤镜 效果,调到20% -30% 的参数,这样情况下就不会失 实。@ 17级会计 吴诗璟 :  摄影的魅力大概是每个人对图片的理解不同, 滤镜或者后期就正好可以体现这一点,我们可以利 用相同的设备拍出构图、色彩等相似的图片,但是 每个人对图片的理解,想要通过图片体现的想法不 一样,所以他们使用的滤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其 实关键不在于加不加滤镜,而是你想通过图片表达 什么。文|15新闻陈洁玲

为脸加工,何罪之有?

摘要:为脸加工,何罪之有?   2017年3月,港星袁咏仪在微博晒出了一张妆后自拍,有粉丝热心为其美图,并把美颜过后的照片发到评论区,看着这张白里透红、皮肤光滑细嫩但完全失了真的自拍,袁咏仪毫不留情地回复了一个“呕吐”的表情。  无独有偶,今年3月,演员舒淇更是直接评论了一位粉丝的微博,内容是调了色调之后具有美颜效果的舒淇本人的写真照,舒淇调侃粉丝:“你怎么不去粉一个白人呢?”此事引起热议。  有人讽刺,这就是网红与明星的区别。为美颜滤镜声援的人群则认为,这是网络时代,我们各有各自的自由。  为何失去辨析度,我们还愿意?  美颜滤镜最为广大民众所诟病的地方,便是它的不真实性。但也由于这份不真实,美颜滤镜备受另外一部分人的追捧。  手机里几个为拍照而准备的美颜软件,藏纳了许多呼之欲出的心事———关于我们的自恋与不自信。  社会学家库利在《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及“镜中我”概念,是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的经典概念:  “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另一个过路者。”我们的自我观念,形成于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中。  美颜滤镜在社交中扮演着“镜子”的角色。  美颜滤镜中构筑起的那个完全陌生的 “我”,是我设想了无数次的“我”,并且我希望能够以这样的形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美颜滤镜的存在,让我们通过最低成本和低风险的途径轻易实现了这个愿望。  天赋不够,后期来凑,滤镜带来的自我满足感通过社交网络的传播之后,满足感再上一层,这就是为什么即使被模糊掉了自我的特征,我们甘之如饴。  审美的博弈本质是价值观的博弈据商务部统计,截至 2017 年底,美容企业数量为13.7万家,营业收入达到1687.0亿元。美容行业的发达,导致了许多员工是无证上岗,并且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但这不影响走进美容院的你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  在韩国,坊间流传着一句话:“耳朵好看的人 有做乞丐的,但鼻子好看的乞丐却找不到”。前些 日子,韩国为儿童设置的美容院引起热议,这个国 家对于外貌的执着因此暴露无遗,那是一个没有 化妆出门便会被羞辱的地方,也是一个以整容行 业闻名全球的地方。  竭力向审美制高地靠拢,已不再是审美上的 博弈,而是价值观念的争斗。在价值观的博弈漩涡 中,我们能否做到“片叶不沾身”,这取决于我们的 价值取向是否坚定。  我们是否赞同“脸蛋就是一切”,我们是否觉 得“好看”比“真实”更重要,我们是否享受建立在 “美颜镜子”上的称赞……最终都是我们的价值 观,决定了我们的审美。  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快速变革,信息哄拥而 来,视觉上取悦了人们的事物往往能够广泛流传, 价值观的博弈也注定更加激烈。 即便如此,美颜滤镜也非洪水猛兽诚然,当我们打开朋友圈,看到九张使用美颜 滤镜之后看起来毫无二致的自拍照时,会感到不 理解,更甚者,会觉得反感。  但其实,当我们对自己的外貌缺陷感到不自 信的时候,利用美颜滤镜为自己的脸加工,这样的 行为并没有过错,不必过于惶恐地放大这种现象 所带来的危害。  深究其因,不过是对“理想的自我”的追求,对 受关注的渴望,和对内心欲望的探寻与呈现,而这 正是人性上共享的特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社交网络上晒出真实 的自拍照,这是我们的自信和坦荡,但通过美颜滤 镜晒出来的“镜中我”之照,又岂不是我们对生活 尚存的热情,和对美好的积极追求而做出的退让?  没有一个人会不知道那只是平行时空下的镜 头,距离真实的自己之间有一个无法跨越的鸿沟, 但人们依然会认认真真地拍照、修图、传播,以此 满足自我表达的欲望,也安抚一下心中的自恋情 结……这份虚无只是自我的完善,没有过错,也不值 得推广,它就是一种正常而又必要的存在。而这份 存在,让我们发现了更好的自己,并给予了我们向 更好的自己靠近的可能性。文|16新闻 林依梵

汕头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53947次访问,全刊已有1453095次访问